外媒:“去美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化解危机

2024-05-09 富美财经 浏览量:

外媒:“去美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化解危机

图为巴基斯坦专栏作家伊姆兰-哈立德

巴基斯坦专栏作家伊姆兰-哈立德近日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刊发了针对多国掀起“去美元化”浪潮的评论文章。文章通过分析美元金融体系近20年的走势,揭示了这波浪潮兴起的原因,强调了摆脱美元霸权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危机之道。

文章指出,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对俄实施金融制裁,同时采取激进加息,导致新兴经济体债台高筑。为防范潜在风险,各国陆续寻求美元替代方案,这意味着“去美元化”已成全球趋势,美元的全球金融主导地位将被削弱。

全文编译如下:

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有余,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这场冲突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中心不再集中于美国,而是正在几个发达经济体间重新分配;全球力量格局也向着更加平衡的未来全速前进,且很可能持续演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金融体系已主宰全球80多年,如今,欧洲后院的另一场冲突让这一现象发生了逆转。

“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

去年以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包括冻结俄罗斯近一半外汇储备,并将俄罗斯主要银行排除在SWIFT(用于国际支付的银行间信息服务系统)之外。然而,美国将美元和国际支付体系“武器化”的行为催生了另一结果——替代性金融基础设施正在崛起。

在这一系列制裁的影响下,多国已开始发展自己的金融结算体系。印度、阿根廷、巴西、南非、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努力摆脱对美元的依赖。这些行动不仅会削弱美元的全球金融主导地位,且意味着“去美元化”已成全球趋势。

推动金融体系独立的背后是多国对美元霸权根深蒂固的担忧,美国可能会动用其货币力量,对任意国家实施与俄罗斯同等程度的毁灭性制裁。这种日益增长的焦虑迫使多国进行“去美元化”尝试,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防范未来潜在危险。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到1999年欧盟推出欧元,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今时今日,关于美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是否减弱的疑问一直存在。

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70%降至59%。同一时期,欧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仅略有增加,从18%上升到今天的略低于20%。

相比之下,尽管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自2016年以来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外汇持有量达到了自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来的最高水平,占总金额的2.45%。

近年来,美元汇率波动较大,目前美元指数比2023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时上涨10%以上,比十年前上涨30%。美元快速升值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新兴经济体需要偿还的美元债务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而不断攀升。这导致许多较小的经济体对美元计价的债务敞口越来越谨慎。

与此同时,美元升值导致了能源及食品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急剧攀升,那些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忧心忡忡,强势美元使商品的进口成本变得无法承受。因此,这些国家将“去美元化”视为解决办法,以减轻货币汇率波动和进口成本上升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日益紧密的区域贸易关系助推了这波“去美元化”浪潮。

埃及为其他背负美元债务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近年来,该国为稳定国内经济、提振本国货币,不得不承受不断攀升的借贷成本,致使其主权债务在过去十年中飙升了四倍。由于大量债务以美元计价,该国经济在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时异常脆弱,人民难以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同时,埃及镑正在失去购买力,主权债务危机的威胁日益临近,埃及政府必须探索替代融资渠道,以避免经济崩盘和政治动荡。

许多国家与埃及一样,在努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贸易关系方面,面临广泛挑战。巴基斯坦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因货币与美元挂钩而承受过重负担。

在各国应对制裁、贸易模式变化和货币市场动荡之际,“去美元化”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努力,为抵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为各地区实现繁荣稳定指明了方向。(作者:伊姆兰-哈立德编译:中国经济网韩陆)

为你推荐